恭贺2010《第十放映室-电影过年》评点2009年中国电视剧(二)

简报

四月份开始,中国电视剧荧屏还没等冰雪彻底融化、种子完全发芽、果树开满鲜花,就猛然间拉出了一条大阳线。4月1日,当孙红雷那张在百分之九十的时间内面无表情的脸出现在东方卫视的黄金时段的时候,我们知道《潜伏》这部电视剧终于在经过长时间在各地方电视台地面频道的潜伏之后,一飞冲天,通过卫星覆盖了更为广大的华人地区。《潜伏》在登陆东方卫视之前,早已火爆的一塌糊涂,很多观众已经急不可待地把2008或者2009年度最佳电视剧顶礼奉上。

由于早在2008年就已经广泛播出,《潜伏》在东方卫视的收视率不甚理想,但关于《潜伏》的讨论此时却正是最为热闹的时候,可还没等大家说出个所以然来,四月份开始的新剧就不管不顾地跳上台来打断了人们的讨论。《我的青春谁做主》里三个八零后的野蛮美女一把抢过人们的遥控器齐声尖叫——我的地盘我做主,可一转脸你却又看见跟她们三个唱对台戏的居然是没事儿总牵着一条黑狗在天上溜达的二郎神杨戬,现在《宝莲灯》也学着星球大战拍前传了,沉香姥姥家这些糗事儿裹进来一批大家都看着脸熟的神仙,可这神仙里面不包括《牛郎织女》,因为除了农历七月七那天以外,这一对痴男怨女一般都在家里“宅着”,他们俩人把自己从小到大怎么注定“一起慢慢变老”的那些事儿絮絮叨叨又重说了一遍,这两个人的下场让我们真正明白了什么才叫《人间正道是沧桑》,这又是一出从头到尾总能看见一个面无表情的人的戏,但在炮火连天和手足亲情的震撼之下,我们原谅了他并进而喜欢了他。跟随着杨立青我们重新沐浴在革命的洪流当中,去看横刀立马的彭大将军如何《保卫延安》吧!我们都应该知道是谁,在国家命运面临重要选择的关头一把抓住历史并将其带入到一个崭新阶段,当然不应忘却的还有奋勇挡住日寇蹄铁,拼死搏杀献出生命的民族英雄们,他们当中有一个兄弟叫顺溜儿,他是一名狙击手,他怀里的那把枪有些奇怪,但只要子弹能够不断射向侵略者,一切都可以忽略。2009年第二季度的电视剧高潮迭起,话题不断,《誓言永恒》是谍战剧的鼻祖《誓言无声》的续集,《喜耕田的故事2》继续前作的朴实风格,《大国医》触及医疗现状的敏感神经,《隋唐英雄传》则使我们有机会重新回顾这些脍炙人口的民间传奇,新版《四世同堂》仍然响彻着千里刀光影的雄浑鼓声,但终究已是往事如烟。

2009年第二季度,中国电视剧看点密集,话题不断的三个月。
演播室

主持人:春节好,欢迎收看第十放映室。2009年第二季度中国荧屏上,重量级大戏扎堆上演了。首先我们来关注以下谍战剧,这是近几年以来非常火爆的一个类型。悬疑的故事、曲折的情节、惊悚的氛围是这些电视剧能够获得关注的法宝所在。但是谍战剧发展到今天,在题材上似乎已经有过度开发之嫌。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竞争环境之下,突破瓶颈、创出新意是这类电视剧可以从长计议的关键所在——所幸在2009年,我们有了《潜伏》。它使得中国的谍战剧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

谍战

《潜伏》

《潜伏》4月1日起在东方卫视进行覆盖全国的首播,但实际上这部电视剧早在2008年就已经在各地方电视台的地方频道播出,并已经造成了相当广泛的影响。《潜伏》是一部从始至终都透着睿智和心机的电视剧。绝大部分环节都可以做到滴水不漏,绝大部分故事内容都经得起反复推敲,在主题方面,它站在了一个绝大部分人都无法指责的立场上,阐述的却是知识分子在经过长期的总结、反思、再认识之后,对于过往的革命理想的全新的体会和读解。这部电视剧,最大限度地规避了政治风险、商业风险乃至制作的风险,同时又占据了道德优势,暗合了当下人们最普遍的心理,结合了相当有效的类型片模式,并最终将这一切几近完美地呈现在孙红雷等演员的精彩的表演之中。这样的一部电视剧,当然也必然是一部成功的电视剧。
胡智锋:我觉得它至少有三个亮点,第一个亮点就是它是近期谍战片的一个高峰之作。第二个亮点就是他的创作,《潜伏》的剧作是非常严密的,是这一类创作当中最精致的一部,也就是说在剧作的针脚上相当细密。那么我们现在说亿万观众的亿万双眼睛都盯着这部戏看,但是到目前为止,不论是剧情的安排,还他是人物关系的设计,还是各个方面之间的冲突的设计,以及它的这种情节与情节之间的勾连,那么还有整体的一种架构,我觉得是一气呵成,没有什么太多毛病。三个就是他的表演。当然剧作和导演肯定在前面已经做了非常大的努力,很成功的一个基础在那儿搁着,那么在加上孙红雷、姚晨这样的一些演员,非常到位和准确地表现,这个也表现了这部戏相当成功,所以我说《潜伏》三个亮点,是达到了一个高峰状态,题材、剧作和它的表演。(9#04:09:00:00)

《潜伏》的另一个重要的概念在于“谍战剧”,实际上在此之前两年直到现在,这个类型的电视剧一直中国电视荧屏上最大的亮点和看点。《潜伏》无疑是这一类型电视剧的集大成之作,悬念迭出的剧情、个性鲜明的人物、你死我活的斗争是谍战剧共性的内容。但《潜伏》显然要走得更远,在这些引人入胜的故事内核之中,呈现的是一个纯洁无暇的革命理想主义精神,是一曲对于一代坚守理想、信念、爱国情怀的中国人的深情咏叹调。

尹鸿:其实一个人,我们说一个人格受人尊敬,很多时候是当他选择一种东西的时候,他能够以最大的毅力、最大的勇气、最大的智慧来坚持这个东西,其实我们知道人最难的就是坚持,所以当我们看到一个人为了坚持一种自己的选择之后,所付出的巨大的智慧和勇气,甚至当然也包括生命的代价的时候,这个时候肯定我们对他是尊敬的,因为这是人常规,平时我们在日常状态下很难做得到的,很难见得到的一件事情。所以实际上余则成在《潜伏》当中引起观众的强烈的共鸣,恰恰就在于他填补或者说是弥补了我们生活当中我们所欠缺的东西,我们看到了一个人为了自己所选择的政治理想和自己所选择的价值观,他能够以如此巨大的毅力,当然也付出了自己所有的心血、智慧、勇气,最后他成为一个胜利者,当然他既面临敌人,也面临自己的情感考验,也面临着自己的命运变化的一些考验,所有这些考验面前他坚持住了,而且获得胜利,其实这是让观众产生崇敬和尊敬的地方。我们说人物以稀为贵,什么东西都是因为他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所稀缺的,而余则成给我们提供了,所以我们觉得《潜伏》成为2009我们最稀缺的一个电视剧,而余则成也成为我们最稀缺的一个人格的一个代表。(1#00:27:10:00)

“继续潜伏下去,还要潜伏多久?”是《潜伏》这部电视剧最常出现的台词,何谓“潜伏”?在这部电视剧当中,潜伏就是人的奉献和牺牲,这样一部革命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对于现实的影射也是显而易见的,中统天津情报站是当年国民党政府的一个缩影,尔虞我诈、勾心斗角、腐败堕落,公权力的滥用、官商的勾结和压榨,这一切都在证明一个政权为何会在短短三年之内就会摧枯拉朽一般覆灭。而将之覆灭的力量,就是这个黑暗的世界当中潜伏着的那些看似弱小实则却充满生命力的理想主义者。

张颐武:实际上军统天津站的状态,它其实很像一个办公室政治,所有的人互相勾心斗角,每个人都想达到自己的利益,在拼命地去折腾,拼命地去闹。但是最后你会发现,这里面最有戏剧性的,所有越闹得厉害,越折腾得厉害,其实你会发现,越离你的目标远,其实你会发现,你越努力,越拼命,那些人在里面不断地折腾,最后发现自己反而失败。唯一的一个生存的,反而比较好的,是不想在里面折腾的余则成,你会发现他有一个更高的理想、他有一个更超越的境界以后,反而他把这些事情看淡了,大家反而会觉得他是一个可信赖的人,在那里面,所有的对别人勾心斗角,残酷激烈的斗争,最后在余则成这都会得到化解。
电视剧毫无疑问是如今最为贴近大众生活的艺术形式。哪一部电视剧受到普遍的欢迎虽然并没有一个恒定的规律,但必然是能够反映一个特定时期国民的较为普遍的心理状态。《潜伏》之类的谍战剧当然是所谓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作品,但是我们是否也应当从中看到某些被压抑的情绪在其中反复酝酿并试图找到突破点呢?理想主义在一个实用主义至上的商品经济时代并没有死亡,但它可能再也成为一股摧枯拉朽的力量,它会在夹缝中默默生存,会伴随这时代的前进而调整自身的核心价值观念,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这个时代和这个国家。

《誓言永恒》
《潜伏》这部电视剧属于近几年以来最为引人瞩目的一个电视剧类型——谍战剧。而要谈起谍战剧就不得不提七年以前的一部名为《誓言无声》的电视剧,正是这部剧开启了中国内地“谍战剧”的潮流,并从此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电视剧类型模式,而今年6月4日,《誓言无声》原班人马倾力打造的誓言系列第二部——《誓言永恒》登陆央视荧屏,该剧的播出为2009年持续高温的“谍战剧”又增加了一把熊熊之火。《誓言永恒》描写的是我国原子弹爆炸成功以后,核导弹的研制也已经进入了最后阶段。围绕着核导弹的秘密情报,我国家安全机关与台湾谍报特务组织展开了一场不为人知的残酷斗争。

采访:宋晓军应该说1966年的这一次我们叫两弹结合,核弹和导弹结合,这当然是钱学森老先生出了很大的力,这对于世界来说是不得了的,而且咱们进行的是实弹试验,这个是非常危险,全世界都没有这么做过,把真实的核弹头装在导弹上打,打到800多公里,这个不得了,所以说这是在中国历史上太大的一件事了。围绕着这些事,到底有多少秘密呢?当然这个电视剧呈现出来的这些故事未必真是真实的故事,但是我们可以想到,在当时那样的历史背景下,台湾也好,美国也好,特别是台湾的国民党,当然背后是美国,他们对这件事可以说是真是想方设法的要把它弄掉,要把它卡住。(7#02:56:35:00——02:59:08:00)

谍战片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类型,人们对此类电视剧之所以关注,就在于它表现的是许多长期不为人知、然而又惊心动魄的故事。但谍战片绝不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所谓“新生事物”,早在十七年电影时期,就曾经出现过大量的描写地下斗争的“反特影片”,《永不消失的电波》、《羊城暗哨》、《冰山上的来客》等等是此类型中的绝对经典,但显然过去的“反特电影”和当今的“谍战剧”所承担的社会功能有很大的不同,熟悉那一时期电影的观众恐怕都对《英雄虎胆》当中王晓棠饰演的女特务阿兰印象深刻,在她那美丽、妖娆伦巴舞蹈当中,开启了不知多少少年心中潜伏许久的情怀。实际上,“反特片”在过去的年代里面曾经以一种非常特殊的方式承担了中国电影绝大部分的娱乐属性,然而这一点在娱乐至死的今天,已不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今天的谍战剧是靠什么来将观众吸引到电视机前呢?

胡智锋:我们说正面战场,那种战争和战斗的场景是大家有心里预期的,反正是两边开战了,那个反而没有悬念感。最紧张激烈的就在于谍战片,或者反特片他的一种不可预测的惊悚感,这个里头所以把巨大的悬疑和悬念为基础,构造了一个非常紧张激烈的情节。所以说在情节的紧张感上没有哪一种类型剧超过谍战片,因为它伴随着惊悚的悬念,这个是其它题材电视剧不具备的,所以谍战片最大的优势和我们要凸显的,还首先是它的紧张、激烈,带有惊悚悬念的情节。(9#04:14:36:00)

引人入胜的情节是如今“谍战剧”吸引观众的最大法宝,这就必然要求故事所涉及的重大基本事实和人物应当有确凿的历史依据,也就是所谓“大事不虚”。其次是具体故事情节要戏剧化,要引人入胜,也就是所谓的“小事不拘”。再就是细节方面要符合间谍和反间谍系统工作的行业规律和职业规范。问题的关键应当是在保证主题的前提下,怎样避免在情报和侦察的细节上出现笑话和常识性的错误。而在这方面《誓言永恒》的表现是非常优秀的。
现实题材

《喜耕田的故事2》

4月1日农村剧《喜耕田的故事》第二部开始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与该剧的第一部一样,紧跟政策的喜耕田大叔在续集之作当中仍然延续着他那高度敏锐的政治觉悟。“十七大”之后,党中央取消了农业税,喜耕田从打工的城市回到家乡专心种地。在喜耕田看来,他的故乡在党的新农村政策的春风吹拂之下气象更新,当然也面临了一些新形势下实际的问题,而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就一定要跟上党的新形势。这样一个最基本的逻辑使得《喜耕田的故事》的内在脉络非常清晰。导演编剧显然也很熟悉农村生活,围绕着主线展开的故事内容大都与时下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密切相关。当然,演员的表演和对白的设计乃至镜头的运用都充满了乡村风格,它对于“质朴”这一艺术特性的追求使得这部电视剧真的很像是一部农民自己拍摄的电视剧。它在央视一套取得的4.81的高收视率也许预示着,跟随党的农村新政策走向,《喜耕田的故事》也还会继续一部部拍摄下去。

演播室

主持人:“赵宝刚”在中国电视剧领域内是一块金字招牌。从早期的《过把瘾》、《东边日出西边雨》到近两年的《奋斗》,赵宝刚的青春言情剧已经从古典的浪漫主义已经成功转型——成为了更适合当下年轻人口味的浪漫青春故事。

《我的青春谁做主》

赵宝刚的青春片在中国的电视剧市场中是一块金字招牌。从九十年代开始《过把瘾》、《一场风花雪月的事》、《东边日出西边雨》、《永不瞑目》直到去年火的一塌糊涂的《奋斗》,赵宝刚的电视剧仿佛成了中国青春记忆的百宝箱,里面层层叠叠放满了各种各样精致的小瓶子,每个小瓶子上面都标注着时间、地点、人物,瓶子的造型优美、造型别致、充满浪漫气息,而瓶子里面装的则是被精心提炼、反复酝酿的青春荷尔蒙。

尹鸿:其实赵宝刚在中国也算是一个著名品牌,因为他这么长时间一直坚持做以青春偶像情感作为自己主题的作品,包括像《我的青春谁作主》,它一方面也适应年轻人的那种独立、自主、追求时尚、追求生活的幸福美好的价值观,但另一方面,他确实是用青年人互相的相互支撑,来传达一种对于年轻人来讲,生活还是美好的,还是值得的这样一种生活体验和感受。(1#00:33:03:00)

2008年的《奋斗》是赵宝刚的青春剧的一个明显的分界点,之前的作品洋溢的是一种古典浪漫主义的情怀,主要针对的也是六零后和七零后的审美需求,而从《奋斗》赵宝刚正式将主要观众群体定位为八零后,古典浪漫主义的气息已经大幅度减弱,取而代之的是与现实联系更为密切的青春励志类型。4月12日开始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的《我的青春谁做主》讲述的也同样是这样一个青春创业的故事,但与《奋斗》不同的是,它进入到一个大家庭的内部,通过几个八零后乃至九零后的年轻人创业的过程,折射的是这些年轻人与比他们年长的另外一些中国人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巨大差别,以及面对这种濒临断裂的人际关系,亲情、爱情和友情如何来弥合几代人之间的鸿沟。

张颐武:80后、90后往往把自己和全球的中产阶级去比,和美国,和欧洲去比,他有这样的想法,不像70后、60后往往和自己过去去比,我们大大往往是想,我的生活比过去好得多了,我有很多改善,我就感觉到我可以在这踏踏实实奋斗。但是他们往往感觉到,我现在比起欧洲、美国人我还差得很多,这个产生很多焦虑。所以像《我的青春谁作主》这样的电视剧,它有很广泛的受众,就是由于这些人的文化性格现在需要得到表现,他们在社会里边的影响力、文化上的影响力已经足够大,他们需要在电视剧领域里面分一杯羹,占据主要的位置,所以这个电视剧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4#01:58:12:00)

《我的青春谁做主》做为一部拉开架势要为八零后代言的电视剧,尽管这个片名表面上只是一个设问,但问题的答案却是不言自明的,八零后追求独立,摆脱上几代人的控制,取得话语权的豪情借助这样的电视剧终于被抒发出来,但不容忽视的是,《我的青春谁做主》从台前到幕后的主创人员却大都不是八零后,所以有人也认为这不过是一部“大人哄小孩儿”的作品,这么说尽管有些戏谑的成分,但折射的问题却是实实在在,八零后这一代年轻人应当有更多的自己独特的创造性的东西出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我的青春我做主”,然而目前来看,当那一天真正到来的时候,青春又会在哪里呢?
历史、神话、传奇

《隋唐英雄传》

5月11日开始在山东卫视播出的古装历史传奇剧《隋唐英雄传》是本年度第三部以隋唐时期英雄人物为蓝本创作的电视剧作品。之前两部是《程咬金》和《薛仁贵》,而《隋唐英雄传》的主角则是名声更为显赫的秦琼秦叔宝。古装历史传奇故事经过前几年的过度开发,已经很少还没有被搬上荧屏的内容了,隋唐时代的历史传奇仿佛是最后一块资源集中丰富的矿藏,现在也终于车轮轰鸣人喊马嘶地被开发出来。《隋唐英雄传》这样电视剧若想在艺术感染力方面胜过那些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的曲艺评书乃至戏曲作品,几乎没有可能,但做为一种电视剧类型,这样的古装传奇却一直有着自己固定的市场空间

张颐武:像《隋唐英雄传》这种戏就有很稳定的群众基础。这种戏不一定会有那么大的口碑上的影响力,但是它的受众其实相当稳固,而且这些传奇故事通过这种视觉形象来演艺,他其实造成的影响,会比用听觉,或者用阅读,线性的阅读要来得大得多,所以看起来这种电视剧的影响力会持续下去,这种类型不会成为某年突发的热点,但是它会很稳定的保有它固定的市场,这看起来已经是越来越清晰的规律。(4#01:58:12:00)

尽管古装历史剧有着自己的一亩三分的自留地,但具体到《隋唐英雄传》,我们仍然只是看到了一出“顶一个气魄非凡的片名,但内容却是是一个小打小闹、一惊一乍的俗品”,此类历史传奇电视剧自从大范围引入港剧的制作人员和制作模式之后,已经变得愈发不伦不类,秦琼等等这些马上大将,出手不过几招之后,必然会从马上跃下开始贴身肉搏,因为只有这样港式的武打动作才能被最充分引入进来,可是千篇一律的武打戏不知道人们还会感兴趣多久?

胡智锋:我们经常说画鬼容易,画人难,也就是写现实的人是困难的,写过去的鬼,就是你没见过,包括是真鬼,就是所谓的不存在的,也包括我没见过的,可能相对容易一些,但是毕竟历史不是今天,我们只是当代人写历史,一定会受当代的局限,所以有时候它能不能写好历史,我觉得它需要很深厚的这种历史的素养和修养。这个可能就是创作能力问题,现在这些年轻作者,有那么能够熟练地掌握历史,能够写深写透,可能我觉得是一个难题。(10#04:21:54:00)

人们之所以喜欢此类传奇武侠的作品,主要看的还是故事和人物,但《隋唐英雄传》中的人物定位让人颇为费解,秦琼在人们心中有一个固定的形象,比如他在很多地区都会被人们贴在大门上当门神,即便造型上应当有所突破但也绝不应当塑造成为一个英俊小生的形象,真不知道这样一个“嘴上无毛办事不牢”的小白脸如何能够统帅瓦岗寨的一干英雄好汉,创下万世的英名?看着这些奇怪的人物在荧屏上翻来滚去,我们只能做一苦笑,历史传奇剧走到今天已经愈发式微,观众不再喜欢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恐怕《隋唐英雄传》的创作者们是来不及考虑的,因为他们都忙着数钱呢。

《宝莲灯前传》

在古装剧的大类别当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分类别是神话剧。此类电视剧在国内是以《西游记》做为开山鼻祖,此后凡是此类电视剧都不免会被拿来与《西游记》做一比较。2003年拍摄的《宝莲灯》在中央电视台首播就创下了央视八套黄金时段9.1%的收视纪录。如今由原班人马打造的《宝莲灯前传》在前作的基础上,投入了更为庞大的资金,进行的电脑三维制作和高清技术拍摄,全剧共制作了25000秒的三维动画特技,目的就是为观众讲述一个更为奇特巧妙的新编神话故事,并再续《宝莲灯》的辉煌。然而谁都知道,这所谓的辉煌比起当年《西游记》所创下的辉煌只能算是荧光流火。《西游记》的神话是一个时代的神话,是与十几亿中国电视观众共同创造的神话,相比较而言,再新的科技、再高水平的三维动画,都不过雕虫小技而已。创作神话故事最需要的是想象力和浪漫主义的精神,一部没有想象力、不浪漫的神话是不能称之为神话的。《宝莲灯》以及《宝莲灯前传》主要收视群体是少年儿童,编剧在故事情节设置和人物对白方面显然在照顾这些孩子们的胃口,片中那些浪漫纯真的爱情故事尽管有些老土,但做为一个消磨时间的娱乐片,它基本上还是一部合格的作品,可惜此类电视剧生不逢时,八十年代《西游记》所创下的辉煌已经不可能再现,不管是《宝莲灯》还是《封神榜》乃至重拍的《西游记》只能是饭桌上的配菜——不会再成为核心话题了。
《牛郎织女》

6月29日首播于央视电视剧频道的《牛郎织女》开片颇有点好莱坞魔幻大片的意思。一场天庭大战几乎每一个镜头都由电脑特技制作完成,声势浩大,可见该片的投资也同样浩大。实际上,这部神话剧就制作水平而言是相当不错的,剧本结合了诸多民俗传说,引入了魔幻大片常用政协势不两立的结构,并从中勾落一段凄美绝伦的爱情故事,电脑特技广泛应用,剧中人间和天堂场景也看不到多少马虎凑数的纰漏。但是《牛郎织女》的收视率却还比不上《宝莲灯前传》,问题出在哪里呢?其实观众心中都有相似的答案——该剧的演员,尤其是主要演员选择不当,是这样一部制作上颇下了一番功夫的电视剧没能取得更好的收视效果的主要原因。我们来看一下《牛郎织女》演员阵容,台湾著名演员秦汉饰演玉帝,宋佳饰演王母,香港金牌配角午马饰演牛郎的父亲刘老儿,北京人艺老演员修宗迪饰演月老,这是一个相当豪华的配角阵容,能让这些老戏骨出现在同一部电视剧当中实属不易。可问题在于《牛郎织女》的两个主角,当他们在第八集以青年男女的面貌正式登场时让瞪大眼睛等着看一眼这一对中国民间传说中最美丽爱情故事的男女主角的观众们顿时雷倒了一片。饰演织女的台湾演员安以轩当然是一个青春靓丽的美女,可是她的美离人们想象的织女的美未免也太过遥远了吧!至于田亮饰演的牛郎,我们究竟该说点什么才好呢?在这个跳水的男孩子的脸上,如果说木然也是一种表情的话,那他还真有可能完成的不错呢,可问题是绝大部分时间里面,这张脸上不仅仅只有木然还掺杂了许许多多糊里糊涂的东西,他的眼神空洞到不知所踪的程度,嘴角永远处于即将抽搐的边缘,他很紧张却完全没有能力去排解这种紧张,他看起来对自己的英俊颇有自信,但问题在于观众们更熟悉的是他在奥运会跳台上的自信,如果我们将《牛郎织女》中所有牛郎出现的场景都用电脑PS成游泳馆的话,相信一定会舒服很多。其实这一切倒也罢了,一部偶像剧原本不怎么强求偶像一定要有多少表演功力,可是在《牛郎织女》中那一干两岸三地的老戏骨的拖累之下,这一对金童玉女想要飞上银河鹊桥相会实在真的就是比登天还难了。

《大国医》

5月21日开始在央视一套首播的《大国医》在宣传阶段被一些别有用心的发行商拿来与韩剧《大长今》做比较,实际上这部剧除了同样描写了一个创业的女强人之外,与《大长今》没有任何可比性,更不可能将《大国医》中对于国粹中医的描写与《大长今》中一个略懂营养学的女厨子的所作所为相提并论。但是既然一些人有意无意地要涂脂抹粉,踮着脚尖站在路边,等待搭上一辆名为“韩流”的长途客车,那么我们也就不免要在《大国医》这部电视剧的剧情之外,多呱噪两声。因为实际上围绕着《大国医》是否就是国产版的《大长今》存在完全相反的两种意见——应该说这两种意见都没有站在一个起码的公允立场之上。

尹鸿:这100年来,中国文化老是让外国人来证明中国文化有价值的这种心理和这种状态已经很长时间了。我们老去埋怨外国人怎么会他们拿了我们的文化资源去做出一个文化产品,但是我们更多的还是想反省我们自己,如果我们自己能够让这些资源做出更好的文化产品,那我们才是真正的胜利者,这样中国的文化才会对世界做贡献。而且文化资源我本身认为它是没有国界的,文化资源是拿来让全人类共享的,是让人类获得更幸福生活的,不是拿来搁在家里藏着,永远不让人知道,别人知道了,而且别人用了,他并不是占有了,并不是不让你用了,如果他是偷走了你的东西,你不能再用了,这个东西说《功夫熊猫》,美国人写了,你们中国人再不能写《功夫熊猫》,那这是强盗,但是他不是这样一个性质,他是共享的。所以这个时候你只能去说为什么我们不能,为什么别人能,我觉得这才是一个更健康的一个心态。(1#00:49:49:00)

《大国医》是一部传统中医文化为背景的女性传奇励志剧作。徐帆在剧中饰演的女主人公云鹤鸣是一位历史上确有其人的女中医,她继承了家族世代相传的中医正骨秘方,在民国初年的乱世之中,悬壶济世、治病救人、匡扶正义,坚守传统的伦理道德,继承并发扬了国粹中医和儒家文化结合的精髓。古代名医孙思邈的《大医精诚论》有云: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善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从此可以看出,中医同儒家文化结合的精髓是一种普世的价值,是不分男女老幼富贵贫贱皆能给予同等待遇的平等思想,是对于人的生命和尊严的推崇。然而我们的现实是什么呢?如果我们每天听到的都是类似于妇产医院的医生忙着在网上玩“偷菜”游戏致使婴儿死亡的消息的话,我们又怎么能将我们的今天与我们那灿烂的文明联系在一起?!

张颐武:我觉得传统文化的意义在于给人一个心的准则,给人一个灵魂的准则,这个准则其实还是更高的。所以《大国医》提出的追问,在这个角度上也有很多启发的意义,传统文化注重的医生和患者之间的这种沟通,医生和患者灵魂上的这种交流,而医生的职业操守,他的价值观、他的灵魂和患者之间的互相影响,这个角度是我们往往谈这个职业道德、专业领域的问题的时候难以涉及的,所以这个方面的期望也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更高的标准和参照。(5#02:20:13:00)

演播室

主持人:中国电视剧诞生、发展、成熟与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几乎是同步的。因而从另外一个角度上来说,中国电视剧见证了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和进步的三十年。当下人们的审美趣味和二十多年以前相比,看似已经大不相同。但如若我们将过去的那些经典作品拿出来重放就会发现——其实经典永远是经典,甚至有时候还是不可替代的经典。1985年拍摄的《四世同堂》就是其中之一。

《四世同堂》

当“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的歌声在荧屏上重新唱响之时,人们可能会在瞬间有一些恍惚,但随后大家就全都清醒了过来,我们没有回到过去,还都在今天。4月28日,新版《四世同堂》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这是一部处境特殊的名著改编剧,因为它面对不仅仅是老舍先生的那部传世经典,还要面对1985年的那一版电视剧的经典,要知道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的不可复制性。新版《四世同堂》在立项开拍之初其实就已经预订了通往失败之城的火车票。

尹鸿:当年拍《红楼梦》,拍《四世同堂》,演员读原作,读完原作去体验人物、体验生活、琢磨人物、琢磨生活,找那感觉,找到感觉以后再配戏,再练戏,最后才进入实拍,但是今天的创作完全不是这样了,我们的创作都赶时间、赶周期,哪怕我非常想投入,我非常认真,但是这个工夫在师外,不是说你今天到了现场,你投入这个事情你就能解决。所以有时候我们想今天的创作氛围和创作态度,你会发现再拍经典名著也不光是《四世同堂》,所有的经典名著,你要在它还原原有的文化氛围和文化气质这方面去比较,它一定赶不上老版,无论它在创作上多么努力,它都很难赶上,因为你的创作方式发生改变了。(3#01:01:33:00)

关于新版《四世同堂》人们争议的焦点集中于该剧那寡淡的“京味儿”上面。尤其很多评论都在指责,剧中演员的台词对白完全没有了老北京的韵味儿。但我们必须知道,在很多北方人看来缺少京腔京韵的这些对白,对于很大一部分南方人而言已经是非常浓郁的北京话了。新版《四世同堂》的编导一直强调说,如今的演员几乎很少能说一口地道的北京土话,这其实只是一个最不关键的理由,要迎合范围更为广大观众需求才是片中北京话变味儿的最重要的原因。说到底,京味儿“寡淡”实际上也并非问题的核心所在。老舍的原著小说尽管从里到外都是“京味儿”,但主题却远远不仅于此。如果我们认为新版《四世同堂》与原著小说差距很大的话,这种差距又哪里仅是一个方言的问题?

尹鸿:最大的问题是我们的文化语境有了非常大的差异,五四新文化运动其实一个最核心的主题是强调个性主义、个性解放,强调人要从家庭里面走出来,追求个人的幸福,追求社会的解放,因为它是一个离家的主题,就是人要从四世同堂的家庭里面出来,你要为社会负责任,为个人负责任,为民族负责任,因此它是一个走出家庭的故事。但是我们今天的社会环境最大的一个区别就是,让个体会到家里去,要让家庭成为弥补你的个人创伤的天堂,你在天堂所有的事情,你不管是胜利、失败、苦难,最后是家庭这样一个空间,能够帮助你解决困境,解决困难。所以你会发现在改编的时候,它的主题就有两个,一个是家的温暖,一个是革命,革命和家这两个关系构成了里面两个价值观的选择,这跟五四新文化运动实际上很不一样,其实这不仅是《四世同堂》,整个90年代从《渴望》以后的中国电视剧的主题都变成了回家的主题,所以才有那么多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金婚50年、40年,才会有这么多以家庭关系为题材的电视剧,《四世同堂》也是如此。

革命历史

《保卫延安》

《保卫延安》根据著名作家杜鹏程先生同名小说改编,描写的是解放战争时期的西北战场,我人民解放军与十倍于我军的敌人浴血奋战的光辉历程。这部28集的电视剧在央视综合频道取得了5.65的高收视率,同时也正式开启了2009年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红潮。在即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回顾往昔的峥嵘岁月,重现革命先烈前赴后继的动人事迹成为无可匹敌的主流。建国六十年,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由一个贫苦积弱的中世纪农业国成长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即便在全球金融危机席卷之下,仍然能够稳定发展,中国人的自信心空前提高,于是中国人对于自己国家诞生的历史再一次充满了自豪。这才是革命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能够在观众当中取得良好反馈的最重要原因所在。

尹鸿:其实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这十几、二十年来一直是很主流的剧型,每年都会有一批这样的作品,但这批作品一方面是说中国的革命历史有很丰厚的资源,毕竟这一百年来中国人腥风血雨走过来的,确实有很多的历史资源可以供我们拍摄成可歌可泣的电视剧。但是另外还有一个方面,中国人一直在一种创伤和光荣的双重记忆当中挣扎,所以我们通过大量的革命历史题材,其实也在帮助我们克服创伤,建构一些光荣和梦想的这样一些信念。因为我们说中国这些年的历史曲曲折折走过来一个道路,所以人都是需要理想,需要希望,需要英雄主义的东西来支撑自己,我们才会觉得活得有点骨气。所以革命历史题材作品在这一点上,他们应该说满足了观众的这样一个预期,当然再加上我们的电视观众,尤其是电视剧的主流观众,中老年观众非常多,而这批观众其实也都受革命历史教育走过来,对这段历史有很深厚的感情,所以这些作品也帮助他们来回顾、来反省,或者说来经历自己走过的一个情感过程。所以他很自然的一直是中国电视剧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3#01:04:47:00)

《人间正道是沧桑》

我们评价一部电视剧的标准是什么呢?无外乎是三个层面的问题:艺术、商业、社会。从这三个方面来看,6月2日开始在央视电视剧频道播出的《人间正道是沧桑》在整个2009年度注定都是出类拔萃的作品。这部原本要在一月初与观众见面的鸿篇巨制,因为一些众说纷纭的因素挪到了6月份才得以登陆荧屏,千呼万唤始出来之后,该剧赢得了少有的一边倒的好口碑,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无论是媒体还是网络,关于这样一部制作精良、立意深刻、满怀诚意的优秀作品的讨论,都在自发的状态之下不断累积。更加令人欣喜的是,在这样的一次文化大讨论当中,客观理性、温和坦诚的声音是从始至终的主流。相对于以往类似讨论当中经常出现的愤怒和漫骂,这无疑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进步,而这种进步正是由于《人间正道是沧桑》这样一部满怀深情同时又充满理性的电视剧带给我们的。

尹鸿:我自己是很喜欢《人间正道是沧桑》,因为它在一个新的框架当中表现了一个宏大的历史题材,因为它毕竟有这么长的时间跨度,而且也表现了在几十年的历史进程当中,国共两党在这样一个中国特殊的历程当中,他们的变迁、他们的位置的变化和他们分别的历史命运。而且当然它主要是一个新的框架,它用一个家庭关系来象征性的把中国革命的这一段历史格局完整地呈现出来,所以在艺术创作上、艺术想象力上,应该说是少有的大气之作。(3#01:05:45:00)

《人间正道是沧桑》讲述的是一段与今天的我们关系最为密切的历史。它通过两个家庭,承载了四分之一世纪的中国历史,国民党、共产党,从紧密合作亲如兄弟,到分道扬镳势不两立,救国之主义、理想之抗争、国家之前途,在弥漫的硝烟和生死的离别当中,如此壮烈又如此温柔。在对于那段历史的态度上,《人间正道是沧桑》已经迈过了一个关键的门槛,而这一步显然并非一蹴而就,导演张黎和他的创作团队,从《走向共和》开始,通过《大明王朝》、《军人机密》、《中国往事》这几部制作同样精良、立意同样深刻的历史题材作品,将一种“大历史”观念通过电视剧这种与普罗大众最为密切的艺术手段传播开来。这种“大历史观”是不以成败论英雄的历史观,是开放、理性、坚守独立的人文精神的历史观。同时这种历史观又饱含了那样浓郁的爱国情怀,它讲述中国历史时的表情,恰如一个孩子在路上遇到步履蹒跚的母亲!

尹鸿:历史永远是强者所叙述的历史,永远是胜利者所叙述的历史。但是我觉得张力的这几部历史题材的剧,最大特点不能说是客观,而是他站在当代、现代的视角看历史,这是他最大的特点。因为如果你站在当时的国共两党政治斗争的漩涡当中看这段历史的时候,你没有办法不把它表现成你死我活,因为那个时候就是你死我活。但是当你放在当代的观点和立场,再回头看那段历史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可能同样的历史事实有不同的历史意义。所以今天比如我们看到国共曾经那么你死我活,但是在当前的立场上,我们会看到今天海峡两岸立场在发生变化,其实我们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中华民族,我们自己因为各种各样的历史原因,当时我们选择了不同的政治道路,但是我们今天就跟这个家一样,其实我们本来就是一家人。(3#01:11:00:00)

导演张黎是极少有的按照电影的方式拍摄电视剧的人。在拍摄现场,以摄影起家的张黎有明确的分镜头,而不象大部分电视剧那样把摄像机架好,让演员把一场戏从头演到尾。在单个镜头的内部我们会发现,《人间正道是沧桑》在充分运用视听语言,从很多细节入手营造氛围,而这在很多人看来完全是得不偿失自讨苦吃的事情,因为他们的观念中,电视剧不是电影,个头儿最大的电视机也不过是电影银幕的一个小角儿,拍那么细致观众根本看不见。这种说法很实际,但难道它真的就是电视剧可以粗制滥造的免死金牌吗?《人间正道是沧桑》一意孤行地把一个电视剧拍的比很多电影都精致,但谁有胆量敢于站出来对此嗤之以鼻?一群用这样的理想主义的方式拍摄电视剧的人,为电视剧以及所有制作电视剧的从业人员挣来了尊严。

盛振华:我们现在发现情怀有传播价值。事实上,《人间正道是沧桑》也好,《我的团长我的团》也好,都在情怀上下了功夫,我认为观众看到最后,他的消费,或者说他的观影响的动机,最终还要回到情怀上来,要真正地看到当时的人物的真实的生活和真实的心理的博弈、斗争、挣扎、苦难。(13#05:40:35:00)

我们较少在评论当中提及演员的表演,但实际上一部电视剧好看与否很大程度上恰恰来自演员的表演。但我们又确实无法将一部电视剧成功与否归结到演员身上,因为演员所呈现的表演状态很多时候并不是他自己所能够控制的。《人间正道是沧桑》为我们奉献了本年度最好的表演,孙红雷饰演的杨立青形象饱满、层次丰富,黄志忠饰演杨立仁扎实牢靠、复杂浓郁,柯蓝饰演的瞿霞神采飞扬,偶尔还能灵魂出窍,孙淳饰演的瞿恩几近完美地为全剧塑造了最为关键的精神内核,他的表演真正地唤起了我们对一个理想主义至上的年代的向往。电视剧有时候是表演的噩梦,因为它拖沓、庸俗、趣味可疑,但电视剧又提供了无人可替代的长度,允许演员尽情发挥,好与坏常常就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而《人间正道是沧桑》则无疑是一个例外。

《我的兄弟叫顺溜》

6月19日在央视一套播出的26集电视剧《我的兄弟叫顺溜》贡献了仅次于《走西口》的本年度第二高收视率,它达到了惊人的7.86。从收视率的角度上,《我的兄弟叫顺溜》无疑是相当成功的作品。至于它成功的原因所在也是一望可知,首先,它是本年度最为主流的电视剧类型——革命历史题材,这一题材今年拥有最为广泛的观众群体。其次,它拥有最具吸引力的电视剧明星——因为《士兵突击》一夜之间红遍中国的王宝强。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它几乎完全是一部放下所有身段,抛弃一切杂念,诚心实意讨好最普通观众的作品。在最后这一点上,最有效例证来自于片中新四军战士顺溜手持的那一杆弹无虚发战无不胜见人杀人见鬼杀鬼的超级无敌狙击枪。

宋晓军:它实际上是美国的强生的半自动步枪,这种半自动步枪由于它是管退式,管退自动式的这样一种方式,实际上它特别不适合做狙击步枪,它打得很不准。而且在抗日战争当中,一个是打得很不准,再一个,它用的弹的口径跟三八枪用的7.62的口径是不一样的,所以说这个就好象让人觉得是比较硬的一个硬伤。(7#03:05:26:00)

关于这把穿越时空来历不明的神秘狙击步枪的讨论随着电视剧的播出几乎立刻见于国内各大网站论坛,如今中国军事迷们随便找一个出来都能把全世界各个犄角旮旯的武器正着背完再倒着数一边,《我的兄弟叫顺溜》的编剧导演美工道具难道是在侮辱中国军事迷的智商吗?当然不是!顺溜手里的抢是纸里包不住的火,一出来准露馅,这一点该剧编导清楚的很,但还有一点他们更加清楚,绝大部分坐在电视机前老老实实一天一集看电视剧的观众是不会关心顺溜兄弟手里的枪究竟是真是假的,就算是假的又能怎样?普通观众观众说一句“过瘾”,比军事迷们骂一万句“雷人”都强。这样的态度统领《我的兄弟叫顺溜》整部剧的创作,他们的这种超低的姿态换来的是超好的商业效果,为此他们可以永远理直气壮下去。

盛振华:我们可以看俄罗斯的正剧,可以看他们的《惩戒营》,前两年在俄罗斯很有影响的一部作品,它习指导每个番号所穿戴的军服的细致区别都是真实的。因为你拍得是正剧,因为你拍得不是喜剧,不是闹剧,不是室内剧,你要以史实为基础。很多未成年的孩子还指望看你这部剧受教育,所以我觉得追求真实,最低限度追求以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为核心,围绕着他们的细节,所有的造型元素和叙事元素,追求这些元素的真实,我认为是一种责任。
(13#05:35:15:00)

演播室
主持人:中国的电视剧市场化程度已经很高——主要表现在无论制作方还是播出方对于收视率的争夺都是空前激烈的。一部电视剧的收视率高低,不单说明了它的受欢迎程度,更加能够说明它的商业价值有多少。但收视率并非能够说明一切,一部电视剧的艺术性、思想性往往是不能用收视率的高低来衡量的。当然,这里面也存在着一个权衡的问题,如果娱乐价值有限,收视率不高,作品的传播就有限,艺术性和思想性也就不能很好的体现出来。反之,如果仅仅是依赖纯粹的感官刺激而获得了很高的收视率,恐怕也非长久之计。在艺术与商业之间,电视剧的创作者们需要找到一个最合适的位置,以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感谢收看本期第十放映室春节特别节目,明天同一时间再见。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