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贺2010─2009电影回顾(三季度回顾)

[精彩片花剪辑]

在2008年的暑期档,即使有《赤壁·上》这样的单片票房超3亿的大片坐镇,2008年暑期档也仍然只有两个单周的票房过亿。但是在2009年的暑期档,因为《变形金刚2》的强力拉动,2009年暑期档连续出现单周票房过亿,最后在6月1日到8月30日的13周时间里,国内总票房达到了16.5亿,比2008年暑期档高出约七成,比2008年贺岁档还多了2亿,其增长率甚至令北美市场也黯然失色。

国产大片一般不是扎堆贺岁档,就是主攻五一和十一档期,然而2009年的暑期档内,五部中等规模但是类型明确的国产片却出奇制胜,共同拿下了4亿票房,为国产电影打开新局面。

(出片名《恭贺2010——2009电影回顾秋季篇》)

《大内密探零零狗》

自从2008年的《十全九美》凭借种种因素“意外”地获得了票房成功后,如何能够复制这种票房成功模式,就成为了今年华语电影的潮流。在今年暑期档的好莱坞大片夹缝中,诸多华语电影不约而同地打起了“山寨喜剧”的旗号,而《大内密探零零狗》就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部。

这些山寨喜剧一般成本较低,而《大内密探零零狗》算是其中制作成本较高的。但是它除了在制作质量上和其他的山寨喜剧有所区别外,品味低俗以及缺乏原创性的特点都是共同的。

《大内密探零零狗》这部电影在缺乏原创性方面更是过分,基本上是按照13年前由周星驰主演的电影《大内密探零零发》照原样翻拍了一遍。虽然《零零狗》这部电影在很多故事细节上都作了乔装打扮,还为了适应内地市场作了洁本处理,但其实主要的故事元素和结构都没有改变。就像你请人来做装修,其实这个装修工只是把屋子里的家具重新摆放了一下位置,他就敢找你要精装修的价钱。而这种事情居然就真的在我们的电影院里发生了。

这种对于原创性的漠视,还直接体现在故事内容的主动低俗化上。像《大内密探零零狗》这种几乎完全依赖国内市场回收成本的山寨喜剧,由于内地电影市场在政策法规方面的特殊性,如果想要实现电影的娱乐和消费功能,可能要在内容和创意方面花费更大的精力。而对于山寨喜剧的炮制者们来说,只要能把观众给弄笑了就算完成任务。于是,他们在内容上都不约而同地采取了一种擦边球策略,以此来实现电影的最低层次的娱乐功能。这种娱乐性和消费性的擦边球策略,体现到电影中就变成了内容的低俗化。《大内密探零零狗》中对恶搞常识、颠覆经典、屎尿屁喜剧的拙劣运用,不得不让人十分怀念13年前的周星驰。

作为暑期档电影,艺术和技术质量上的粗糙,对于一部分刚刚开始进入电影院消费电影的观众来说,是可以被这种内容的低俗化所抵消的,因此还是能够具有一定的消费价值。由于市场空间的扩大,越来越多缺乏经验的电影消费者开始进入电影院,他们对于这种缺乏原创性的桥段堆砌和赤裸裸的模仿、抄袭和自我抄袭还具有一定的宽容性,从而导致了类似影片在市场上还有足够的空间浑水摸鱼。

但是观众的宽容并不代表着类似模式就可以在市场上继续取得所谓的票房成功。这种不尊重观众、也不尊重电影的行为,也许在市场高速发展时期是能够获得空间的,但是当潮水退下后,谁没穿泳裤大家就能看出来了。

《追影》

在经历过《大内密探零零狗》的摧残之后,内地电影观众没有想到,在一个月内他们接连受到第二次伤害。《追影》以一种彻底的山寨姿态,把一种对香港电影的致敬搞成了玩弄和猥亵。

面对这样一部完全无法形容观众绝望心情的电影,那些买了全价票的观众们其内心之懊恼我们无法猜测只能同情。当电影结束之后,这些观众所能做到的,只能是默默起身,鸦雀无声地离开,仿佛是走错了路,在一个错误的地方,参加了一场错误的追悼会。

《夜·店》

《夜·店》这部电影作为青年导演杨庆的处女作,采用了高清摄影机拍摄,影片成本不超过300万人民币,但在整体质量上却已经达到了值得关注的水准。这部电影也许不会成为《疯狂的石头》 那样的市场黑马, 并让观众和影评人都惊为天才之作,但是它作为一部商业诉求点十分明显的暑期电影,虽然有缺点但整体合格,基本上为中国商业类型片的及格线划定了标准。

以一部新人新作来说,《夜·店》是值得鼓励和推荐的。但是有一点需要明确的是,这种鼓励和推荐并不是因为电影本身的质量有多么的高,而是在国产电影整体环境的低迷下,终于出现了一部整体还算合格的商业片。就《夜·店》本身的质量而言,由于受到制作成本和故事题材的局限,它给观众所带来的惊喜和感动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新人新作的新鲜感,以及超低的预期值得到了超量满足所带来的。

《夜·店》的英文片名叫做《One Night in Supermarket》,相比花里胡哨的中文片名,这个英文片名倒是很实在地点出了故事的重点:一间超市,一个夜晚,再加上一群人,好戏就开始了。

两个业余绑匪,一男一女两个营业员,一个颇具喜感的群众演员,一个包租婆式的超市老板娘,一个笨贼,一个警察,再加上来来往往的顾客,如此众多的人物在超市这个固定空间内轮番出场,却都个性十足,形象生动,整个故事中幽默、闹剧、爱情、动作、悬疑、青春偶像等诸多商业片元素都结合的还算自然,在国产低成本电影中算是难得的好剧本了 。虽然整个故事在结构和节奏方面也有缺陷,但对于大部分要求并不苛刻的观众来说,这些问题是可以在观影过程中被忽略的,因为片中每3到5分钟左右就会出现一个情节点,能够一直吸引观众的注意力直到结束。虽然这是一部商业片所应该做到的,但考虑到之前的许多国产电影,尤其是国产低成本电影中,这种主创对观众智力水平的尊重并非常见,所以我们还是要对此表示鼓励。

对于国产低成本影片来说,由于受到成本和题材的限制,它们基本都局限在都市喜剧或古装喜剧的类型中。其实如果按照严格的分类,它们大部分都只能算是闹剧而非喜剧。这种“后疯狂”时代的跟风之作,如何才能在《疯狂的石头》所开创出的市场空间中获取自己的商业价值,是一个越来越需要重视的问题。在当下电影市场上的诸多跟风之作中,真正具备电影素质的作品可以说寥寥无几,即使有一些片子在市场上因为各种原因获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但就其电影素质而言实在是很勉强能被称为“电影”。它们在票房上获得了预期甚至超越预期的成绩,也许对于投资人和制片人来说是开心的事情,但对于中国电影整体来说,却并非好事。因为这种票房成绩是以透支观众对国产电影的信心得来的,它们现在的成绩越耀眼,对国产电影的伤害就越深远。

所以象《夜·店》这样的电影,虽然仅仅只是做到了合格的标准,但我们仍然要去努力鼓励这样的新人新作,因为只有更多的合格作品出现在市场之后,才能用电影本身的质量从市场上驱逐那些浑水摸鱼的劣质产品,并给观众树立一个基本的消费标杆,以及重新树立观众对国产电影的信心。

《寻找成龙》

本片水准之拙劣,再次震撼了内地观众已经越来越粗壮的神经。作为一部打着“儿童片”旗号的电影,本片却讲述了一个追星男孩儿最终得以圆梦的故事。这个故事所透露出来的含义,不得不让家长们不寒而栗──它无疑是在鼓励那些幼稚的追星族少年,只要你能坚持不懈地犯傻,最后就会有无数好人帮助你实现最荒诞不经的念头。

在拙劣的商业化类型叙事和传统的道德教化之间,《寻找成龙》的彻底迷失让无数拥有正常智力的观众感到深深的叹服。再加上本片如同电视剧般的摄影和剪辑水准,最后让这部所谓的“电影”成功地跻身于年度奇葩片的行列之中。

《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

《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可能是内地观众看过的最沉闷和最无聊的一部“哈利波特”电影。在两个半小时的时间里,导演把青春成长、校园喜剧、推理悬疑、奇幻、动作等诸多类型中最糟糕的部分准确地挑选了出来,然后用这些东西堆砌出了这部沉闷的视觉奇观电影。如果不是偶尔出现的那些视觉奇观场面,对于并非原著小说粉丝的观众来说,这两个半小时将会如同史诗般漫长。

把中文版有484页长的一本小说塞进一部两个半小时的电影里,必然要做大幅度的删改。但是哈6这部电影最后采用了一种最保险也是最平庸的改编策略──那就是只做纯粹的减法。这种改编策略可能会让原著作者J·K·罗琳感到满意,但是对于大部分电影观众来说,这种可怕的改编方法直接影响到了他们的观影乐趣。

混乱平庸的故事让本片彻底沦为了一部依靠电脑特效场景来撑场面和时间的视觉奇观电影,没有这些视觉奇观的支持,本片就是一部蹩脚的校园青春推理悬疑剧。但《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作为“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的第六部,它又无法在视觉奇观场面上给观众新鲜的刺激,无论是巫师在麻瓜世界的争斗,还是魁地奇球比赛,没有什么是观众之前从没见过的,因此在新鲜感上无疑会大打折扣。对于一部电影来说,视觉奇观只能是调味的佐料,如果食材本身出了问题,靠猛放芥末或辣椒是无法挽救一道菜的。

《冰川时代3

3D动画片《冰川时代3》是2009年度在国内公映的第三部立体电影。之前的两部立体电影《大战外星人》和《月球大冒险》由于国内影院的立体银幕数量的局限,并没有在票房方面获得什么惊人成绩,而《冰川时代3》则赶上了国内立体银幕大发展的好时机,并以老少皆宜的家庭电影风格,最后成为国内第一部票房过亿的立体电影。

本片的前作《冰川时代2》曾于2006年夏天在国内公映,不声不响地就拿下了将近4000万的票房。在国内票房纪录中,这是动画片票房中仅次于《狮子王》的好成绩。《冰川时代2》在国内的票房成功,则为《冰川时代3:恐龙的黎明》的引进扫清了所有障碍。 作为《冰川时代》这个票房大热系列的第三部续集电影,《冰川时代3》于7月1日在北美公映,并在一周后就于国内公映,几乎可以算作准同步引进。

在《冰川时代3》中,当树獭希德,猛犸象曼尼和剑齿虎迭哥进入到神秘的地下恐龙世界,开始它们的新冒险故事后,作为一部立体动画电影,它的优势就显露出来。层出不穷的追逐场面让观众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之前从未体验过的独特感受,从而让这部就故事层面而言其实非常传统的动画片在新的电影时代再次焕发了全新光彩。对于国内观众来说,《冰川时代3》可以说是那一声吹响电影新时代到来的号角声。

《非常完美》

《非常完美》作为一部都市爱情喜剧片,是年轻女导演金依萌的第二部长片。虽然本片在个别环节上还略显稚嫩,但它在整体质量上已经达到了一个令人赞叹的水准,迅速成为8月份国内电影市场的关注热点,最后以中等投资成本获得了亿元票房俱乐部的门票。本片之所以获得如此关注,除了影片整体质量过硬外,也和本片主演兼制片人之一的章子怡息息相关。

这种大牌明星加盟年轻新导演作品的现象,在国内电影行业并不算少见。2002年公映的影片《寻枪!》,就是著名影星姜文在主演的同时也担任影片的监制,从而让年轻导演陆川能够有机会初试啼声。2006年的市场黑马《疯狂的石头》,也是获得了著名影星刘德华发起的亚洲“新星导”计划的支持而有了面世的机会,导演宁浩也从此踏入主流商业电影导演的行列。而在7月底公映的影片《夜·店》,同样也是著名演员徐峥在主演的同时担任监制,让年轻导演杨庆获得了这部低成本处女作在市场上发行的机会。同样,章子怡在《非常完美》中的出现,也对之前只执导过一部低成本影片《旗鱼》的年轻新导演金依萌提供了重要的帮助,让本片能够获得中等成本影片以上规模的投资,从而使得本片能够有机会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呈现在国内观众的面前。

作为一部都市爱情喜剧,由于章子怡的加入,让本片摆脱了以往国产电影新人新作无法逃避的一个市场死结──由于市场对新导演的风险顾虑,新导演的电影基本都局限在低成本影片的范围,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导演创意的发挥,以及影片本身质量的提高。作为一个不断飞速扩张的电影市场,中国电影无论出于产业需求还是政策需求,都迫切需要补充新鲜血液。但是如何鉴别值得关注的新人,以及控制他们所带来的市场风险,一直是困扰市场投资者的问题。《非常完美》虽然并没有直接给这个问题带来答案,但这部电影将会给中国电影市场带来的改变,应该远远不止是票房数字。

作为一部年轻导演的第二部长片,本片在整体技术质量方面呈现了惊人的成熟,摄影、灯光、美术、剪辑、特效等技术环节都已经在国产片范围内算是拔尖之作,考虑到本片的制作成本仍控制在中等成本影片的范围内,这种技术上的全面提升更是值得赞赏。而这种制作质量上的革命性飞跃,和本片的制作成本提升有着直接关系。正是有了充足的资金保障,本片的主要技术环节都是由美国、韩国、香港等地成熟的职业电影人直接操刀完成。作为一个刚刚摆脱手工作坊阶段的电影体系,目前国内电影工业体系远谈不上完善,大量的环节缺失使得大部分国产中低成本影片在包括编剧技巧和画面呈现等方面的技术环节上都存在令人遗憾的瑕疵。这个在短期内无法得到解决的困局,已经成为制约国产中低成本影片提升国内市场占有率的主要障碍。同时,这种工业体系的缺失,也导致大量国产电影的新人新作陷入成本和质量之间的死循环。

而此次《非常完美》的尝试,则是一次很有可能会成功的尝试。正是这种直接从成熟的电影工业体系借力的制片环节,让一个年轻的新导演能够摆脱以往国产低成本电影制作流程中所经常面临的捉襟见肘的困境,能够直接掌控创意环节,并将这些创意细节完整地在银幕上得以实施。

正是这种成熟制片体系的力量,让这部影片在整体质量上呈现出一种中低成本国产影片难得的精良。作为一部年轻导演的作品,本片在故事层面仍然有稚嫩之处,但这种青涩和不成熟基本都被整体的质量控制所掩盖,最后得以呈现在银幕上的,都是年轻血液中迸发的创意和智慧。对于国内观众来说,这部《非常完美》可以算是暑期档市场上最值得关注的一部国产影片了。对于正在饥渴地寻找市场突破点的中国电影来说,《非常完美》这部爱情喜剧在市场上的成功,无疑象当年的《疯狂的石头》一样,给中国电影带来一个新的类型片以及一个新的市场空间。

《气喘吁吁》

《气喘吁吁》作为2009年奇葩界的一匹黑马,以一陀没有被消化掉的狗粮姿态,震撼了无数冲着葛优而义无反顾冲进电影院的观众。

作为本年度最声势浩大的奇葩界代表,《气喘吁吁》所引起的轰动是无与伦比的,以至于本片主演葛优前后两次通过媒体向观众表示歉意。对于任何一个期待看到一部喜剧的观众来说,看这部电影的过程完全就是一个看自己如何站上茶几变成杯具的故事。

这部电影其实严格说来都不能算是一朵奇葩,因为它根本就没有能够被拍完,完全是以一堆七零八落的拍摄素材拼凑出来的一个残次品,根本算不上是一部完整的电影。按照常规,如果一部电影被拍成这个样子,要么换人重拍,要么干脆就认栽,直接扔仓库里。但现在它却被拼成一部所谓的“电影”发行了,而且还获得了5000万左右的票房。其背后的故事完全可以再拍一部《气喘吁吁》的续集了。

本片因为由葛优主演,所以被包装成了一部所谓的“喜剧片”推向了市场,这也应该算是2009年度奇葩界最成功的商业阴谋了──对于电影观众来说,他的消费预期值和电影所能提供的消费满足感是一种商业承诺,不能轻易忽悠观众最后又不负责。有个经典的笑话,正是在说这种类型的片儿:当我们谈艺术的时候你们跟我谈钱;当我开始谈钱的时候,你们又跟我谈艺术。

在每周都在绽放奇葩的2009年,《气喘吁吁》属于年度奇葩奖的有力争夺者,尽管这个奖项在2009年一直不乏竞争者,但真正能够威胁到本片地位的影片,却始终屈指可数。

《机器侠》

对于一个能够让《大内密探零零狗》票房过亿的市场,《机器侠》的出现也自然不是令人惊讶和无法容忍的了。不过还是必须要提一下,在奇葩迭出的2009年,真正能够和本片相提并论的实力派奇葩只有《气喘吁吁》一部。至于说谁是2009年奇葩中的奇葩,只能说见仁见智了。

作为一部大肆宣扬的所谓“科幻电影”,《机器侠》以无知者无畏的精神,彻底无视中国九年制义务教育体系的基本水准,以及中国数量庞大的科幻迷和影迷的基本底线,用香港僵尸片和神棍片的风格,再加上许多早年香港娱乐片的陈腐桥段,最后包装出了一部让人浑身麻酥酥的“科幻电影”。

对于这种电影,最直接的态度就是无视。

《白银帝国》

《白银帝国》本来有可能成为自《霸王别姬》以来最有中华传统文化韵味的历史文艺片,但是最后却只落得了一声“可惜”。《白银帝国》本身的题材足够吸引人、又有足够扎实的文学原著作为故事基础,而且充裕的制作资金能让电影各制作环节做到足够到位和精致,但影片最后所呈现的却是诸多令影迷惋惜的残缺。

影片前半小时所营造的氛围相当迷人,银幕上展现的所有细节,都能迅速让人进入到清朝末年整个国家都在遭受磨难的年代,代入感极强,制作相当精良。但影片随后因为巨大的叙事野心,整个电影叙事逐步从乱了章法到支离破碎,有佳句无佳章,全片任何一场戏单独拿出来看都能令人赏心悦目,但组合到一起后,却是一部在叙事上无法成立的失败之作。

全片除了爱情戏,其他任何一条叙事线索单独展开,都有足够的戏剧张力和叙事魅力单独成片。但所有这些闪光点最后都浮光掠影,一笔带过,全片所有的重要叙事情节点都像走马灯一样快速被交代走过场,前半小时营造的整体历史质感氛围,随着剧情的推移,逐步被消耗殆尽。如果本片的时间长度能够再长一小时,或许会成就一部华语电影的经典,但最后在影院公映的这部《白银帝国》,就只能是一部令人遗憾的残缺作品。

《特种部队:眼镜蛇的崛起》

《特种部队:眼镜蛇的崛起》是一部合格的暑期档爆米花电影,它有足够多的爆炸,足够多的追逐,足够多的打斗,足够多的特效,对于那些想体验肾上腺素分泌的刺激,想在电影院里消磨时光的观众来说,这是一部值得推荐的电影,而且是同档期性价比最高的电影──如果你花了60或70块钱看了《大内密探零零狗》或《追影》,你就知道这种性价比之间的重要差别了。

而对于那些比较有追求的观众来说,这部电影就不够有逻辑,不够有智商,不够有情怀,不够有层次,它除了能够给你120分钟的吵闹外,其他所有的东西都似曾相识──这个电影里所有的动作场面都在别的电影里出现过,里面所有的人物都弱智到像个玩具,里面所有的情节都像是孩之宝的软广告,里面所有的特效都像是别的电影里用剩下的。对于一个自认为有品味的电影青年或文艺青年来说,花70块看这部电影是不可容忍的──因为它没有任何真正有创意的地方。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实在太贵了,不如去等网络下载。

不过无论你是哪种观众,你们的共同点就是看完之后会迅速地将它忘记,因为确实没什么可值得回想的。从影片的结尾故事来看,这片子应该会拍续集,然后根据票房表现,一直拍下去,拍到烂街为止──就像本片导演导演斯蒂芬·萨莫斯的《木乃伊》系列一样。

《飞屋环游记》

《飞屋环游记》是皮克斯出品的第一部立体动画片,也是第一部在国内公映时没有以“某某总动员”命名的皮克斯动画片。

在刚刚经历了《冰川时代3》票房过亿的刺激后,国内影院对于立体电影的热情一下被激发了起来。仅仅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国内的立体电影银幕数就翻番达到了400余块。由于《飞屋环游记》只在内地发行立体版本,大批影院急切上马最新的立体电影放映设备,打算趁《飞屋环游记》在内地公映的热潮,从立体电影的市场大蛋糕上切下一块儿。

但是本片最后国内票房只有8000余万人民币,虽然是皮克斯动画片在中国市场上的最好票房成绩,但相对于《冰川时代3》1.3亿元的票房成绩,《飞屋环游记》的票房成绩无疑会让许多影院经理感到失望。

如果单就艺术成就而言,《飞屋环游记》肯定是2009年世界范围内最佳动画片之一,仅仅只是开场讲述老人卡尔一生故事的默片段落,就足以感动无数观众。这个讲述了希望、信仰和爱的故事,以跨越了种族、文化和国界的人性美好,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精彩故事,在世界各地都受到了无数皮克斯影迷的热捧。

《风声》

作为正在快速进入产业化阶段的中国电影行业,“黄金十年”已经成为这个行业内被频繁提及的关键词。而构成未来中国电影市场基石的,正是国产电影中的类型片。作为一股正在逐步成型的“中国商业类型片浪潮”,这股“浪潮”从2006 年的《疯狂的石头》开始初露端倪,到《风声》才真正出现了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国产电影。

由高群书和陈国富联合执导的这部国产谍战悬疑片,虽然就其整体质量而言还不能称为“完美之作”,但影片的各个环节却都呈现堪称优秀的水准,让影片最终呈现出的整体质量达到了一种新的高度。《风声》这部电影在类型化叙事方面的最大贡献,就是在一个完整的叙事里,用非常精致的电影化手法让观众与片中人物取得了情感共鸣。特别是《风声》的故事题材跟内地观众更具有情感代入的先天优势,所以《风声》的故事更能以情动人。

一个汪伪政府跟日军联手,通过酷刑逼供找出潜伏的共产党卧底的故事,而且故事环境相当孤立和封闭,如果导演手法稍微处理不好,影片叙事就会落入俗套、机械的“杀人游戏”模式。但《风声》里引导观众关注的依然还是几个角色本身,着眼于几个人物的情感世界。特别是影片后半段,影片整体对人物情感的描述已经大于故事迷局的设计,相信这是《风声》能够在国内最终取得商业成功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而且《风声》作为国产谍战片这个独特的商业类型,在第一次亮相大银幕时,就达到了很高的整体制作水准定,从而为后来者制定了行业标准和跨越的目标。

《风声》中一个最显眼的优点,就是片中所有演员的优秀表演。片中不但几个主要角色的表演非常精彩,甚至连其中的龙套演员都表演得恰到好处。而影片整体表演的突出,正说明《风声》在叙事和制作层面的从容,让两位导演可以把焦点放到每个演员的表演状态上。因为演员的表演水准其实也是商业类型片优劣划分的重要标准。

在电视屏幕上已经火遍全国的谍战题材,依靠《风声》成为同类型题材转战大银幕的头炮。就影片整体质量来看,《风声》可以说“叫好又叫座”。而这种良好的市场和口碑反应,其实与2009年的中国电影市场密切相关:电影市场热度升温的同时,我们丝毫不能忽略最近几年“红色电视剧”在全国的热播对谍战题材的推波助澜的作用,比如《我的兄弟叫顺溜》、《我的团长我的团》、《潜伏》以及《人间正道是沧桑》等红色电视剧。这些电视剧逐渐找到了如何把红色主旋律拍得好看的方法,而作为一种商业类型,也正在逐渐影响着大银幕的电影人。

《麦田》

如果一定要按照商业片和文艺片的方式来划分电影类型的话,《麦田》无疑是属于文艺片的阵营。而差不多同期上映的电影里,它又和同属文艺片阵营中的《狼灾记》有所不同──它的气质属于浑身上下都流露着文艺范儿,但仔细一想它和艺术片又有差别。因为,你还真琢磨不透这片儿到底想讲什么。

在国内环境下,对艺术电影和有着文艺范儿的电影进行评论都要抱着小心翼翼的尊重态度──在咱们这里,看不起类型片是您有品味;看不起文艺片那就是人品有问题了。不过,即使这样,《麦田》的故事也不是一个能让观众轻易看明白的故事,别说类型化叙事了,就是从散文的角度观众也很难捕捉到这个电影的神韵。

无论这个故事的主题是关于谎言还是欲望,它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没能营造出一个合适的故事载体。对于一部所有的电影元素都营造的分外精良的电影,却恰恰在最根本的故事层面上没能讲明白一个故事,确实是非常遗憾的事情。《麦田》的摄影、美术、音乐、剪辑等等环节,都可以说是精美甚至华丽的。但是在这些华丽的元素包装下,这个故事的主题却是模糊而游离的:两个秦国逃兵在一个寡妇村里的冒险?还是谎言和真相的最后一分钟营救?或者是欲望和人性在东莫村里的相互救赎?这些大概念都被这个模糊的故事给炖成了一锅糊涂粥,我们作为观众固然很尊重导演的思考,但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迅速整理出一个明确的思路,这部电影对观众的要求就有点高了──大部分观众作为消费者还是去看故事或人物的,而本片在这两点上恰恰是模糊和混杂的。

作为本片戏份最吃重的女主角,范冰冰在本片中的表现确实非常抢眼,但可惜由于剧作结构的限制,她还是没能表现出一个好演员对整体叙事的提升作用。这个角色的喜怒哀乐全都是故事强加上去的,范冰冰只是将故事所设定的人物动机加以放大,并没有能够给这个角色提供冰山水线以下的部分,因此这个角色就没能表现出令观众信服的动机。并不是这个演员不努力,而是电影故事所提供给她的空间就这么大,她的爱和恨,奉献和牺牲,苦闷和欲望等等情感细节,最后呈现出来的全是夸张的表面化处理。

作为一部很少有的以平民为主角的古装片,《麦田》在质感方面的营造相当成功,无论是普通士兵的兵器和甲胄,还是平民的服饰和日常用具,都能看出一种用心的精细。配合这种精细的质感,本片大部分时候的画面构图都堪称完美,很多画面的色调经过后期的强化后,已经具有一种金属般的质感。

而作为故事最大主角,那片金灿灿的麦田,的确是非常值得夸耀。对于这样一部古装片来说,这片麦田成功地营造出了一个完美的虚构世界,如果其中发生的故事能够让观众得以认可,那么这部电影将会给观众带来一次很完美的观影体验。只可惜故事层面的含糊和混杂,很难让观众对这个故事和这些人物发生移情作用,最后这片金灿灿的麦田就只能沦为一片华丽的景片。

《建国大业》

在整个国庆档期,最引人注目的电影无疑就是由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出品的《建国大业》了。作为新中国建立60周年的献礼片之一,这部红色主旋律电影自9月17日公映后,在市场上获得了远超人们想象的成绩。截止到10月16日,《建国大业》在1个月的时间内就获得了4亿元人民币的票房成绩,从而成为自1995年有票房数据以来的国产电影票房总冠军。如果按照平均票价30元来计算,本片观众群体达到了1500万人次左右,基本覆盖了中国所有主流电影观众群体。由此而引发的广泛关注,使得《建国大业》的热映不但成为了一个文化事件,而且还成为了一个文化现象。

作为《建国大业》最吸引观众的焦点之一,无偿参与本片演出的172位影视明星几乎囊括了观众熟知的中国大牌明星,可以说是本片票房获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元素之一。作为一次前所未有的影视圈明星总动员,他们在《建国大业》中的出现,成为许多观众津津乐道的一个趣闻。

《建国大业》的制作成本约为3000万人民币,按照目前中国电影市场的现状,属于中等规模投资影片。如果按照市场规律进行运作,本片的明星阵容绝无可能达到目前的规模。但由于《建国大业》是一部新中国60周年献礼片,同时又是中影集团董事长韩三平导演亲自主抓的重点项目,于是众多明星纷纷不计片酬义务出演,从而最后造就了这个几乎不可能被复制的市场奇迹。

《斗牛》

本片主演黄渤凭借他在《斗牛》中的精彩演出,获得了本年度金马奖最佳男主角。作为一个以《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等喜剧类型片而被观众熟悉和认可的演员,黄渤终于得到了姗姗来迟的公众认可。

而本片导演管虎作为第六代导演,近年来更多的是以电视剧导演的身份出现在公众视野中。《黑洞》、《生存之民工》等叫好又叫座的电视剧,不但证明了管虎导演的商业潜力,也证明了他的导演功力。

在这部以抗战时期为背景的电影中,《斗牛》通过几乎是黄渤一个人的独角戏,撑起了一个节奏紧凑、叙事严谨的故事,不但有悲情,而且也有黑色幽默。这样的一个故事,自然让许多影评人从本片中看出了《活着》和《鬼子来了》等影片的痕迹。

本片在剪辑上采用了双线叙事,不停的闪回对于很多观影经验不足的观众来说,无疑会在故事的理解上增加障碍。如果在个人的艺术风格和观众的观影口味之间取得恰当的平衡,对于中国电影来说,这是一个需要双方不断尝试和改变的过程。

《斗牛》作为一部低成本影片,在国庆档期的票房只有1000多万人民币。虽然本片的票房成绩并不尽如人意,但无论如何,对于一个越来越注重票房数字的市场来说,中国电影仍然要注意保护自己的文化基因多样性,不能仅仅只是因为某种类型的影片在目前的市场上能够卖座,就短视地排斥其他类型的影片,最后让观众失去了选择更多类型的可能。

《天安门》

在整个国庆档期里,《天安门》可以算是一部正常表现普通人情感的主旋律电影。如果将“主旋律电影”作为一个特定的类型片的话,那么《天安门》是近年来值得推荐的一部。

作为一部主旋律电影,《天安门》也没能避免我们称为“打鸡血”的煽情手法,但是和《铁人》相比,《天安门》在煽情方面相对克制很多,每一个出场的角色都给予了合理的解释,而且手法自然,情感表达也都在正常逻辑范围内,不少细节可以说非常感人。

在故事层面,本片可以被称为《天安门之神灯传奇》,因为全片最好看的戏份就是如何去扎天安门城楼上那八个大灯笼的故事。这条故事线索真正做到了有血有肉,要人物有人物,要场面有场面,要节奏有节奏,只可惜受故事本身格局的限制,不足以支撑起整部电影。

从编剧角度来说,现在的这个故事确实有点散乱,但确实这个故事本身也很难编织──想要在结构上完整就得有冲突,想要冲突就必然要有虚构。但是这种题材,又留给创作者多少虚构的空间呢?

片中利用特效制作的1949年的北京城大全景,以及天安门城楼,是本片特别值得推荐的一个镜头,对于许多观众来说,能够看到这样的场景被呈现在银幕上,足以用感慨万千来形容。

本片结尾还出现了的用特效合成的毛主席镜头,虽然还略有些特效痕迹,但就本片的故事而言,足以完成任务。对于特效镜头的追求,其实够用就好,因为特效场面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在有限的成本内,能做到够用就是最好。而且在叙事层面上来说,导演对这个细节的处理不但很有节制,而且恰到好处,比找特型演员扮演更有意义。

 

转自:http://bingheyanyu.blog.sohu.com/143986826.html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