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电影观察:中国电影审查最严格时期

2008电影观察:中国电影审查最严格时期
作者:李宏宇 文章来源:南方周末 时间:2009-1-25

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每年开两次新闻通气会,多年来的惯例,会给受邀的媒体记者准备一份礼物。大约两三年前起,这份礼物用同一种形式固定下来,而且非常得体:一张充有300元金额的"中国电影一卡通"。所谓"得体",因为卡里的钱必须贡献给电影票房;如果记者们拿去送人,还可以让更多的人走进电影院。既然政府机关的公关开销是回避不了的现实必然,这样的方式真是聪明又在理。
2009年初的电影局通气会,记者们收到的"一卡通"里不是300元,而是500元。在公司纷纷裁员、国企高管降薪,全社会似乎都在缩减支出的时候,莫非电影市场反倒格外红火?当然,电影局礼物变厚与电影市场利好之间未必有直接的逻辑关系,但从年末开始,电影院的确火了。
2008年国内电影票房收入43.41亿元,比2007年增长10亿多,而12月的收入超过了5亿,电影局表述为"井喷式增长"。一位官员透露:"电影院出奇地火爆。有上面领导的子女买不到电影票,都反映到我们这儿来了。""除了中国足球还算正常,一切太不正常"的2008年,的确不大可能成为电影的好年景。太多的非常事件牵动着国人的心绪,看电影、关心电影的闲情实在有限;另一方面,对中国形象格外重要的一年里,电影审查的收紧又是业内公认的现实。这样的情形在奥运会之后得到些许缓解,而随后的全球金融危机,使电影成为相对经济的城市消遣方式,虽然中国的电影票价仍然不便宜。
审查最严格时期
广电总局网站的"政务信息"里,2008年第一条"工作通知"的内容,是处理了一部电影。1月3日发布的这条通知,宣布吊销了电影《苹果》的公映许可证,虽然这部电影其实已经从影院下线了。处分的主要原因,是制片方把影片放到互联网上传播以及出版影碟的时候,擅自使用了带有"色情内容片段"的"原版",而不是删减后通过审查的内地公映版。
3月3日,广电总局重申了电影审查标准,要求在电影的备案、制作、审查、公映等环节严格执行。不久传出演员汤唯"下课"的消息。香港影人吴思远对媒体说,不少同行向他反映"剧本审批难,拍摄工作受阻"。尽管2007年在内地上映的已经是"洁本",《色,戒》的"后遗症"还是在2008年发作了。
曾经计划2008年"5.1"档期上映的《疯狂的赛车》,等"意见"等到年底,映期最终推迟到了2009年1月。冯小刚的《非诚勿扰》也被要求修改部分台词。"如果是往年,这样的台词应该都能过,但是今年不行。"导演冯小刚接受采访时说,"审查这样紧,我觉得和《色,戒》后来挨批评有关系。审查尺度松大了,反弹回来的劲儿特别大。"
近日在香港举行的海峡两岸及香港导演研讨会上,中影集团副董事长江平道出了《色,戒》挨批的真正症结:"它的问题不在'色',而在'戒'。'戒'就是底线,是民族情感。两个镜头有问题,一个是汤唯那句'快走,快走',第二个是汤唯被处死时还在那里哭哭啼啼。"
北京电影学院的郑洞天教授把2008年至今定义为中国电影经历的"后《色,戒》时代"――近几年来中国电影审查最严格的时期。
冯远征第二次在冯小刚电影里客串了一个"娘娘腔"的角色。上一次是《天下无贼》里的火车劫匪,这一次在《非诚勿扰》,他作为葛优的前同事去应他的征婚之约,葛优有句台词:"我又不是同性恋――难道你是……"
"卫生部不把同性恋划为精神病已经三年多了。虽然民众中还没有公开承认这一存在,但是小刚导演把电影可以表达的内容又推进了一步。"郑洞天夸奖冯小刚的聪明,也是在说明审查尺度仍有进步。
香港电影的香港版与内地版继续着由来已久的"分歧"。在香港,《神探》的结局是警探安志杰打电话叫来妻子,伪造现场瞒天过海;在内地,是安志杰拿起电话向警局自首;在香港,《文雀》的结局是完成了善举的四个扒手骑单车笑着上街"开工",在内地,同样的画面却是画外音说:"我们决定去自首。"
中国电影公司副董事长江平举2004年尔冬升导演的《旺角黑夜》为例,指点香港影人,审片能通过的关键就是"不左不右,左右逢源"。原版影片中张柏芝有句台词,"我从湖南来的,我们村里穷",最终改成"我从南洋来的,我们岛上穷"。
商业电影"山寨"化
2008年,中国电影产量是406部,不包括107部供电视播出的数字电影,不包括71部动画、纪录、科教电影。电影局的统计显示,406部电影里,现实题材影片占80%以上。
8部影片票房过亿,它们是《赤壁(上)》、《非诚勿扰》、《梅兰芳》、《画皮》、《长江七号》、《功夫之王》、《大灌篮》、《投名状》。很明显,只有《非诚勿扰》能够与"现实题材"扯上点关系。高成本影片继续远离社会现实,因为巨额的投资经不起审查上的半点风险。
《赤壁》是一部豪华昂贵的快餐式大片,除了给年轻观众提供足够的机会使用"雷"和"�"这样的潮流词汇,再没有什么值得回味。也只有兢兢业业地效忠"娱乐至上"的精神,才担当得起8000万美元的庞大投入,这似乎是眼下中国商业电影逃脱不了的宿命。"情怀大导"陈凯歌的《梅兰芳》,若说在影片前1/3还算塑造出一个立体的生动的少年梅兰芳,之后却变得束手束脚、闪烁其辞。影迷的失望在网络上一览无余,也体现了他们的水准,譬如这样的点评:"费了这么大的劲,总算没得罪各位爷――梅大爷、梅家后代的各位爷,还有网络上爱恶搞的各位爷。"眼尖的人们看出来,名为《梅兰芳》的电影,主角既不是梅兰芳,也并非"邱如白",而是"纸枷锁"。
中小成本电影里"娱乐至上"的代表,是2008年著名的"山寨"电影《十全九美》。"山寨"一词源于国内手机制造业,意味着商标外形戏仿名牌,时髦功能一应俱全,价格我很体谅你,质量请你也体谅我。"山寨"这个词迅速在各个领域流行开来,几乎成为如今的一种时代精神。
《十全九美》没有大明星,故事和技术都毫不讲究,只使出全身解数"恶搞"。它把中国城市当下的流行文化元素,比如钱柜KTV、德云社、断背山等等,端进一部古装戏搞笑,当"夜店"、"妈咪"这样的敏感名词从古装的人物嘴里蹦出来,无疑是好笑的,而且居然是安全的。
这部电影俗得全面,俗得敬业,真正把电影当作大众消费品来做,因此网络上一片骂声,却又收获了5000万票房。唯独不够"山寨"精神的,是它的票价并不比别人便宜。
一面是代表了大众认可的票房成绩,一面是小众影迷的不满与奚落,两类观众的分歧,证明市场上仅有"娱乐至上"的电影还不够;这样的分歧,用冯小刚的"分歧终端机"肯定解决不了问题。
希望群众不要上当受骗
《筑梦2008》、《买买提的2008》、《婚礼2008》,哪一部与北京奥运无关?答案是后者,而且"2008"在片名中的必要性丝毫也看不出来,恐怕只为应景。
2008年的主旋律电影,奥运题材、自然灾害题材、纪念改革开放30年是三大板块。2008年的主旋律电影,缺少像《云水谣》那样的创新之作,惟一形成话题的恐怕是《超强台风》。
这部自称要超越美国灾难大片《后天》的电影,在网络上制造了成片"雷倒"的惊叹。它塑造的率领军民抗击台风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