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问――文武之道,一张一驰(未删节版)

叶问――文武之道,一张一驰(未删节版)
文:小飞
给腾讯写的《叶问》影评,给电剪局气得要死,结尾说了很多过火的话,当然知道那些话不适于发表,但还是写出来,留着自己发表。我更多的是一个感觉上的印象影评,期待红袖写一个专业的解析。哈哈,不过估计他会比较晚。

腾讯的删改版,专稿,转载请注明
http://ent.qq.com/a/20081206/000115.htm

叶问――文武之道,一张一驰
    关于期待中的《叶问》,我的一个功夫片迷朋友说的很有代表性,"对于《叶问》,我更关心文戏――因为武戏肯定不会不好。"
    这句话道出了当下功夫片迷们对甄子丹电影的一个普遍印象,对于在中国功夫片一线独挑大梁的甄子丹而言,功夫片的动作优劣是没有疑问的,已经是质量保证。但大家还是希望甄子丹的电影,在电影本身的水准上,能够更上一层楼,以一部电影或者商业电影的层面来说,也能达到第一流的水流。很可惜的,对于在动作场面仍然没有令人失望的《叶问》而言,它的问题也仍然出在大家担心的地方。《叶问》用一句戏言来评价,可以说是:文武之道,一张一驰――武戏张力十足,文戏却太过松驰。

一、
    先说优点。
    首先当然是武打方面,甄子丹与洪金宝的组合没有令人失望,出于对洪金宝的敬重(甄子丹戏言过洪是他在香港唯一打不过的人),作为一个一流的动作指导,甄子丹在近年前首次在时装功夫片中把动作指导的权力交给他人,而自己仅仅担任武打演出,以及在表演时做适量的修改和发挥。这当然也是因为洪金宝二十年前已经拍过咏春拳题材的影片《赞先生与找钱华》,并被视为同类型的经典之作,评价超过袁和平的《咏春》(甄子丹也出演了袁和平的这部影片,不过却未打出咏春拳,而是给杨紫琼饰演的严咏春当配角)。由曾经拍过最好咏春拳电影的导演来做武术指导,并由目前中国最出色的动作演员演出,这样的强强联手堪称双剑合璧。而从结果来看也是相当出色的。
    之前很多人曾担心甄子丹的武功过于大开大阖,擅长腿功,而对于表现短桥窄马,方寸之间决胜负的咏春拳表现会不佳,而影片的最终效果可以扫除这一疑虑,甄子丹的武功风格,一向以凌厉霸气为主,而此次可以说是他首次在武打方面表现出成熟稳健的宗师气度,这当然决定于叶问其人恬淡冲虚的个性,而甄子丹一敛其武术风格上的锋芒,在武打方面表现出叶问的宗师气度和淡泊个性,当属非常难得。此外,甄子丹的演技与的确在进步,本次他所饰演的叶问与他以往的大多热血、冲动,或者青春的角色全然不同,甄子丹此次不仅在拳脚上收敛其锋芒,更在表演上看不到其一贯的杀伤力,而代之以平和宽厚的气质,同样给人以惊喜。甄子丹曾在访问中说,他这些年的性格,仿佛是从陈真到叶问。如果说《精武门》的陈真是向曾演过这一经典角色的李小龙致敬的话,那么此次扮演李小龙的师父叶问,则不仅是致敬,也有试图超越的味道。
    甄子丹与另一位功夫巨子李连杰相比,其优点是长于实战,其缺点则是缺少多元化的表现。但在近年来,甄子丹不断尝试新的动作种类和风格,经常带给人以惊喜,《七剑》中再度见到甄子丹矫若游龙的剑艺,在《杀破狼》中导入纪录片风格和较长镜头的武打,在《导火线》中引入混合格斗棍念,在《龙虎门》中则弃腿用掌。我们希望甄子丹能在每部影片中都尝试不同的武术种类和风格,而《叶问》可以看作是一个新的开始。叶问之子叶准曾惊叹于甄子丹学习咏春拳的天份,而甄子丹电影中的表现咏春拳也绝对出彩,影片的第一场武打,与佛山武馆的廖师父比试,甄子丹首次展露咏春短打寸劲的威力,有一个相当精彩的段落,甄子丹在近距离向对手从胸到头一两秒钟内打出十几记拳掌,其迅捷让人想起甄子丹在《铁马骝》中连续踢出十几脚,对手在被踢飞后才意识到疼痛的经典画面。第二场武打对山东拳师金山找,可以看作是南派武术与北派武术的对打,金山找武功大开大阖,威猛凌厉,擅长腿功,而叶问的咏春拳则以静制动,以小制大,击败金山找。第三场武打叶问于日本武道场踢馆,以一击十,以咏春快拳抵挡多人的同时攻击,以巧妙的身法寻找到最佳攻击时机和位置,并展示咏春拳中的擒拿和反关节技,这场戏让人想起托尼・贾《拳霸2》中折断百人关节的画面。第五场武打,甄子丹示范使用咏春的六点半棍,这场戏可以看作是对李小龙在《龙争虎斗》中使用咏春长棍的致敬。最后一场压轴武打,叶问对空手道的日本将军三蒲,虽然这场武打在整体上出现了一点问题,但细节上看也相当精彩,三蒲严谨平实,大开大阖的空手道被叶问的咏春拳在近距离控制住,无法发挥威力,遭到叶问的连续痛击,最终吐血倒地不起。《叶问》的武打设计有很多值得品味之处,虽然影片的素质不高,但影片的武打却值得一个功夫片迷至少看上两遍。
    其次,作为一部商业片,《叶问》虽然有很多问题,但其可看性和娱乐性却很高。总的来说,《叶问》的内容基本上由精彩的武打场面贯穿,而没有武打的地方,则由一个个的喜剧桥段填充,虽然片中的喜剧桥段显得不够智慧,称不上幽默,但搞笑却还是彼彼皆是。所以,《叶问》对于普通观众而言,从整体来说算得上是非常好看的,取得商业上的成功应不意外。

 

二、
    下面再说缺点。
    首先,叶伟信的问题,叶伟信适不适合和甄子丹合作?个人认为从长远来看是不合适的,叶伟信的个人风格会受到压制和埋没,而甄子丹的明星特质也不会得到最好的发挥。但近十几年来,又恰恰是叶伟信拍出了甄子丹主演的作品中最好的部分,这只能说明,中国好的商业片导演是非常缺失的――叶伟信是一个好的导演,但却不是一个好的商业片导演。《杀破狼》比较成功,但甄子丹适合总演悲情片吗?他毕竟是一个主流的商业动作明星。叶伟信是一个有思想有情怀的导演,可惜的是他的思想和情怀恰恰是悲观的,这种悲观导致他不适合拍摄商业片。这样来说,《叶问》只有一个情节很像是叶伟信的电影,那就是林家栋的角色,在最后明明救了叶问,却被中国人当成汉奸误会打死。这种悲剧性是属于叶伟信的――但是被剪掉了。
    但是主流动作电影要拍什么呢?正气,义气,豪气,朝气,而这些大概是叶伟信所不相信的,我曾当面听叶伟信说过,"人生就是个悲剧"。所以,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叶问》在表现民族气节,以及热血悲情方面为何不够,因为这些都不是叶伟信气质里的东西。
    其实,洪金宝的问题。我非常尊敬洪金宝,他在《叶问》中的指导也是比较成功的。但个人认为,洪金宝不算第一流的武术指导,因此,《叶问》仅就设计而言,算是一流的作品,但不能算是超一流的。《叶问》武打的每个细节,每个动作都很精彩,可是它的问题,就是没有好的节奏,没有好的整体构思。一段
好的武打和音乐创作是一样的,要有节奏,要有张驰间疏,要有间奏,高潮,尾声,要有整体的构思,要用武打推动剧情,传达感情,而不是单个动作都好看就可以的。特别是结尾与三蒲的对打,叶问太过轻松的取胜使电影的感情完全没有得到酝酿,这一点上来说,袁和平,程小东,乃至甄子丹,元奎,成龙,个人认为都是好过洪金宝的。
  当然,本人对咏春拳所知不够,仅能从意境和风格上点评,对于在技术上表现咏春拳这一拳种成功与否,尚需专业高手分析点评,再此不做赘言。
  最重要的,是编剧的问题。《叶问》的编剧,是明显的不动脑子型。樊少皇饰演的金山找,太明显了,就是《黄飞鸿》的严振东。你看过电影后觉得不像吗?那是因为你看的版本不对,樊少皇的山东话被重配成了普通话,金山找最后出卖同胞却死于日本侵略军的枪口之下的结局也被删除了。金山找就是严振东,一个落魄的山东武师,到佛山来开馆授徒,听说佛山叶问最能打,于是找叶问来挑战,结果被叶问打败,最后走向歪门邪道,甚至向日本人出卖叶问以换取报酬,但池内博之饰演的三蒲因为看不起这种民族败类,反而将其枪杀――与严振东同出一辙。作为徐克的粉丝,这一点是很让我开心的,徐克20年前的作品,现在的电影还在抄。但抄的好也罢,却是全无《黄飞鸿》的深沉况味,严振东,这个"混杂着骄傲与自卑,交替着正义与反派"的悲剧人物,因为生存所迫,以"先在佛山站稳脚根,然后就可以站出来为天下人伸张正义"为借口,一步步人格尽毁,在肉体被消灭之前,灵魂早已泯灭。而《叶问》的金山找,只是一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没有任何是非观念的莽夫,这个人其实称不上是坏人,也没有任何悲剧性。
  《叶问》的编剧非常呆板,比如因为历史上有周清泉这个人物,所以就硬生生的加入任达华这个角色,但这个人物在电影中却没有一丁点作用。为了描写后来叶问的贫困,就写出"日本侵略中国,造成中国民不聊生,饿殍遍地"这样的病句,好像是说日本人的侵略罪行只是让中国人吃不上饭,如果中国人不是吃不上饭,而是仍然安居乐业就不算侵略了一般。叶问提出要打十个日本人时,三蒲居然派出"第五师团,一,二,三班"与之过招更是让人无语――日本军队二战时的最小编制是小队,没有班。就算有班,也不能让班隶属于师团,一个师团两万人,要一二三的数下去得数出好几千呢!这种非常幼稚的错误的出现是非常不应该的,因为好的编剧需要才华,但基本的错误只要用心都是可以避免的。还有比如把日本人塑造的太幼稚,三蒲和叶问比武,扯了一堆"中日亲善,大东亚共荣"之类的鬼话,而打输了以后,他的下属居然敢当众向叶问开枪――日本鬼子是混蛋,但不是傻蛋。
  电影中也有一些比较好的立意,比如叶问最后说,中国武术讲究武德,仁义,与日本武术一味强调力量不同,有暗指两个民族的民族性的意味,但完全可以更加加强,加以辅垫,而不是现在这样突兀的表现。

 

三、
  看完叶问最大的感触是,中国电影的问题在哪里?
    扯到这么大的命题似乎是不应该的,而这的确是最真实的感受。《叶问》本来应该比我们看到的电影更好看很多,可惜我们看到的版本却不是这样。樊少皇的山东话被勒令改成普通话,说是侮辱山东人,我也是山东人,为什么不觉得?金山找因为出卖同胞,让敌人也看不起而枪杀他,有什么道理不能通过?如果中国人就得个个凛然大义,那一百多万伪军又是哪里来的?
  林家栋饰演的李钊,本来是电影中最好的一个配角,很真实,他有小警官的骄傲跋扈,也有偶而闪现的人情味。他有为了混饭吃而跟日本人当翻译的奴性,也有绝不肯出卖牺牲同胞的原则。最后他为救叶问,和日本军官抢夺手枪并将对方杀死,而民众看到这个拿枪的汉奸,以为是他向叶问开枪,反而将他殴死。
  比如袁崇焕,一度被视作英雄,而当皇帝宣布他是汉奸后,民众会花钱买他的肉,咬来吃解恨。又比如张自忠,当他被误会为汉奸时,举国痛骂指责,而当张自忠血战沙场,洗刷自己的污名后,又是举国欢呼感恩,奉为英雄战神。
  中国人,本来就是善良淳朴,易于动情而又易于被煽动的民族。我猜这个情节可能出自叶伟信的立意,我认为它有对中国人的批评,但也有中肯和正面的表现。
  有这个情节在,《叶问》的文戏本来可以上一个档次,但是,这个情节在公映版中仍然不存在了。
  中国电影最大的问题在哪里?我想,也许并不在创作上。
  放中国电影一条生路吧,不要赶尽杀绝了,拜托!

Leave a comment